关联公告
暂无关联公告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持有的一种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等5项成果推介(预披露)

2024-11-20
项目名称: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持有的一种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等5项成果推介
项目编号:QYZS-XK-2024-00217
挂牌价格: --
挂牌时间:2024-11-20 至 2024-12-31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持有的一种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等5项成果推介

 

一、一种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

成果所属单位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成果发明人

杜强; 吴林菁; 李小义; 安元银; 杨玉梅; 李正友; 许劲松; 彭良刚

交易方式

面议

本发明涉及种养殖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及其养殖方法。该稻田养殖黑斑蛙的系统,包括稻田基质系统、围栏系统、生物圈层系统;所述稻田基质系统包括基质吸附层、腐殖质积累层;所述围栏系统包括围栏网格和隔离植物。本发明系统完全覆盖黑斑蛙和水稻的环境生态因素,可以显著促进稻田底泥中的养分转化,防止土壤大量养分流失到水体变得富营养化,强化水体营养净化功能,利于水稻、黑斑蛙生长并提高其品质。

二、一种新型剥小龙虾的器械

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新型剥小龙虾的器械

成果所属单位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成果发明人

杨兰; 胡锦丽; 王雪; 曾圣; 吕振宇; 向燕; 李小义

交易方式

面议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剥小龙虾的器械,包括上刀片部件、下刀片部件和铆钉;铆钉依次穿过上刀片部件和下刀片部件上的通孔并进行铆接。上刀片部件包括第一把手和第一刀片;第一刀片中间表面设有通孔;第一刀片一端固定连接第一把手。本实用新型的器械外形似剪刀,设计简单,操作性强,具有良好的取肉效果,采样人不会因小龙虾钳子太硬划伤;且不需要通电,功能多样,可以在户外简便使用,适用性强。

三、一种固液分离式排污器

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固液分离式排污器

成果所属单位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成果发明人

杜强; 陈飞雄; 李小义; 孙伟

交易方式

面议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固液分离式排污器,包括养殖池和排污器,所述养殖池的底部设置有排水管和进水管,所述排污器包括有排污池,所述排污池固定安装于养殖池的侧面,所述排污池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固液分离筒。该固液分离式排污器,通过设置有排污器,实现了利用地势差将养殖池中的水排入固液分离筒的内部,使得水中悬浮的固体废物在水流作用下在固液分离筒的上部,固液分离筒下部的水通过过滤板过滤并流入U形管,然后通过进水管重新排入养殖池,其中部分的水通过循环管道进入固液分离筒进行循环固液分离,达到高效分离水中悬浮的固体废物,并且达到减少养殖用水,而且可以利用防堵结构对过滤板进行清理,实现过滤水体的效果。

四、一种防堵塞的驯养繁殖增氧机

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防堵塞的驯养繁殖增氧机

成果所属单位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成果发明人

王伟; 李礼; 闵文武; 黄福江; 曾圣

交易方式

面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防堵塞的驯养繁殖增氧机,包括增氧泵,所述增氧泵的出水端连接有出水口,且所述增氧泵的进水端连接有进水口;还包括:转杆,转动连接在所述增氧泵的外侧,且所述转杆的上端键连接有齿轮b,并且所述转杆的下端键连接有齿轮c,所述转杆上方的外侧安装有扇叶;滑槽,开设在所述增氧泵下方的外侧壁上,且所述滑槽的内部转动连接有转环。该防堵塞的驯养繁殖增氧机,设置有可转动的喷头,将副管围堵,可停止转杆的转动,此时喷头静止,可用作灌溉机,而副管通畅,可使得转杆带动齿轮转动,从而控制齿轮a带动喷头转动,利用离心力将水喷洒到各个方位,使得水和空气内的氧气接触融合。

五、一种水产养殖水位控制装置

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名称

一种水产养殖水位控制装置

成果所属单位

贵州省水产研究所

成果发明人

杜强; 孙伟; 赵振新; 张效平; 王启富; 李小义; 王金乐; 胡菊

交易方式

面议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水产养殖水位控制装置,包括水位管理装置和过滤装置,所述水位管理装置包括管道A、管道B和管道C,所述管道A和管道B分别与管道C连接,所述过滤装置设置在管道C一侧。本实用新型通过水位管理装置的虹吸作用自动调节养殖池内的水位;通过过滤装置对排出水进行过滤以进行循环利用;通过管道C两端不同高度的设置,使得能够通过管道C两端分别进行选择性排出。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能够降低水产养殖的管理成本。

特别声明

 

1.本公告仅对成果进行推介,接受意向方咨询与洽谈,以上介绍中的内容仅供参考。

2.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通过自身网站及相关媒体发布的项目信息并不构成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对任何项目的任何交易建议。意向方应不依赖于已披露的上述信息并自行对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和充分了解

联系人及联系电话 :贵州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成果转化处 1366851882713124677250

赵经理 150859149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