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预披露)
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一、成果基本信息
成果基本信息 | 成果名称 | 茶园主要病虫草害绿色高效防控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 |
成果所属单位 | 贵州大学 | |
成果所属领域 | 现代农业 | |
成果关键词 | 以虫治虫;免疫诱抗;以草抑草;生态调控 | |
成果所属学科 | 植物保护 | |
交易方式 | 面议 |
二、成果简介
稻田绿色种养及生态调控技术可控制水稻病虫草害、降低农药和化肥施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系统、提高稻田综合效益,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必然路径。本项目开展稻田养殖动物与水稻耦合的关联分析、养殖动物与功能植物对稻田病虫草害的生态控害协同机理、农药减施措施及其对养殖动物的风险预判,及技术的组装集成。形成如下成果:第一、构建和完善了绿色稻 技术体系,创新了“稻 蛙/虫”等技术模式,探明了养殖动物对水稻病虫草害的控害机制,研究了养殖动物排泄物对稻田功能植物的支撑功能。第二、研究健康栽培和抗病免疫机理,探明了免疫诱抗功能制剂的应用,及养殖动物与水稻健康栽培的协同生长规律,制定稻田绿色化管理对稻田养殖动物的风险评估对策,形成了水稻健康栽培的技术体系。第三、构建了功能植物技术体系,探明了显花植物促进稻田天敌功能的机制,发现了诱虫植物对水稻二化螟和大螟的控害功能,增加了稻田生态系统的植被多样性,提出了功能植物在贵州山地稻区的田间优化布局。第四、开展绿色种养新模式下的稻田生态控害技术创新和集成,在贵州等省市区典型生态水稻栽培区进行试验、示范,减少化学杀虫剂使用量25%以上,减少了农药和用工成本,天敌数量增加 11.3 倍,水稻产量保持稳定。成果已取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8件,制定国家标准1项,行业标准1项,省级地方标准2项。
三、成果转化预期:该成果可有效控制茶园病虫害,总体防治效果达85%,大幅减少农药施用量。改善茶园生态环境,促进了茶园生态的良性循环,有效延缓了害虫的抗性增加,提高茶叶产量,保障茶叶品质。该成果不仅在贵州43个主要产茶县进行示范推广,并逐步在海南、福建、云南、四川、重庆等省市进行示范推广。
四、前期已转化取得的社会经济效益:项目的实施,项目总体防控效果达84.88%,项目区较对照区减少用药2.5 次;减少农药施药量67.56 克/亩,累计减少农药投入590.84 吨。农药的减少节约了成本,改善了茶园生态环境,促进了茶园生态的良性循环,有效延缓了害虫的抗性增加和再猖獗。项目加大了生态调控、免疫诱抗、天敌控害等绿色控害技术的使用率,大幅降低了农药使用次数和使用量,保护了天敌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项目实施的生态调控措施套种间作的树木、显花蜜源植物、诱集植物等增加了茶园生态多样性,改善了茶园周边环境,生态效益显著,为当前农药减量增效和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国家战略提供了技术和产品支撑。
特别声明
1.本公告仅对成果进行推介,接受意向方咨询与洽谈,以上介绍中的内容仅供参考。
2.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通过自身网站及相关媒体发布的项目信息并不构成贵州阳光产权交易所对任何项目的任何交易建议。意向方应不依赖于已披露的上述信息并自行对项目的相关情况进行必要的尽职调查和充分了解。
项目联系人 :赵经理
联 系 电 话:15085914974